English

胡适的“大众语”学术

1999-07-2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在五四那一班先驱者群体里,胡适是非常个性化的人物。对新文化、新文学运动他始终坚持“国语的文学”、“文学的国语”的创造。他在几个地方反复声明这样一个观点:“语言文字都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。达意达得好,表情表得妙,便是文学。……但怎样才能‘好’与‘妙’呢?第一要明白清楚,第二要有力、能动人,第三要美。”30年代讨论“文艺大众化”时,胡适这样认为:“大众语不是在白话之外的一种特别的语言文字,大众语只是一种技术,一种本领,只是那能够把白话做到最大多数人懂得的本领。”他是一位博学能文之人,一生用力最勤的是学术。遍览他的学术著作,我以为他不但认真地实践着他的“白话”主张,而且炼就了一套用大众语进行学术表述的本领,我把它称之为胡适的“学术言说方式”。大凡就论文而言,人们总传统地觉得“正经八板”方为正宗,把概念推导的逻辑感看成是论文写作的第一要义。但胡适似乎有意来个反动——用最平常话说最“学术”的问题。我们可以这样来加以概括:讨论学术,不用或尽量少用学术语言即专门概念,力争使“学术的言说过程大众化、口语化。顺、畅、通、达、雅,便是胡适学术文章在语言构成上的特色。他一生写过200余篇的书评序跋,字数总在五六十万言以上。

我一直认为,论文写作的心志以“平和方正”为最佳。胡适确如是也。看他的文,感觉不到“学阀”的霸气,一知半解的虚妄,或是“扬长避短”的敷衍,而是抓细节,抓最微处,以“大众语”言说方式,给人以简明、清楚、疏朗、平易、谦逊的好印象。1929年,对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有关百二十回《水浒传》的考证,他这样说:“鲁迅先生之说,很细密周到,我很佩服,故值得详细征引。”对他的学生俞平伯曾毫不客气地批评:“平伯最长于描写,但他偏喜欢说理;他本可以做诗,但他偏要想兼做哲学家。本是极平常的道理,他偏要进一层去说,于是越说越糊涂了”。这种没有居高临下、好为人师的教诲,亲切自然平等里还有一缕甜甜地幽默。

时下弄学术的人,不妨妨学学胡适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